昌等人密谋罢黜信玄,但是事发,结果饭富虎昌自杀,义信被软禁,两年后义信死去,一说自杀,另外一说是病死。

  我出生前一年,《妙法寺记》记述义信出兵信州的初阵。其时义信十七岁,受将军义辉偏讳,适值风华正茂之年。父亲信玄向信州的两郡展开侵攻,义信做为世子首度参阵,率军由小诸城出发直入,据说一夜之间攻陷九城,信玄大喜。毕竟那是丝毫不亚于信玄初阵以三百余人夜袭破城、擒虏大将的表现。

  回到踯躅崎馆后,信玄通过义信的师傅饭富虎昌,赐义信具足一领,并赐酒一杯,由原虎胤、小幡虎盛、饭富虎昌等宿将次第传给义信。义信接杯,自斟其酒,高举祈祝大捷。据昌信描述,这是非常特殊的表彰,当时因出阵而不在场的马场信春、内藤昌丰等人闻说后都感动的流下热泪并为自己的缺席而颇感惋惜。意气风发的义信,用初次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完全可以成为“甲州之虎”的继承者,然而谁又能想到十数年后,他竟会走上遭父亲幽禁而死的末路呢?

  我那老家翁信虎曾喷着酒气说:“饭富虎昌不靠谱,这家伙早年就曾举兵造过我的反,只因我跟河越城那个老哥们交好,收下了老哥们从关东大老远掳来送给我的女人,就是那个啼笑皆非的关东管领他妈妈。饭富这混蛋竟然心怀不满,后来又跟我儿子信玄一起串通,忽悠了一帮家臣联起手来将我流放。信玄不知道,这家伙脑后必有反骨,还让饭富去辅佐他嫡子义信,你看又出‘幺蛾子’了不是?”

  饭富虎昌率领清一色赤红装束的兵士活跃在战场上。经常以先锋出战,人称“甲山猛虎”。早在虎昌还作为信虎的手下时,他在信州就同当地豪族夺取了内山城。由于信虎和儿子晴信的矛盾,虎昌和当时的重臣信方、甘利虎泰一起,趁家督信虎去骏河看望女婿义元之际,闪电般地拥立晴信,亦即信玄为一家之主,放逐了信虎。由此,虎昌作为晴信的心腹和老师,在家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却受义信谋反未遂事件牵连,引咎自尽。

  虎昌骁勇善战,“越后之龙”景虎和村上家族的宿将义清率领八千兵将内山城包围,但是虎昌仅用了八百人就守住自己亲手夺得的内山城。

  迎娶了义元女儿的义信打算谋反的原因,据说是父亲信玄打算背弃由信玄之父信虎结成的甲府和骏府的两家同盟。当时有“东海第一弓取”之称的义元在桶狭间战死。而作为义元接班人的氏真,在世人眼里是个只知道享乐的家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势下,缺少了义元的今川家族就像是砧板上的肉,面临信长的清洲和家康的三河势力侵吞,甚至氏康也虎视眈眈。信玄希望吞掉这块肉,于是和虎昌商量。

  但是虎昌由而判断如此一来这个家族的前途可能会有危险。尽管他知道信玄执意已决,仍然进谏:“吞并东海之地,失去了氏真势力居间作为缓冲,从此就直接与清洲、三河交锋。形势将逼迫我们由此踏上了若不尽快上洛取天下就只有直接被消灭的命运,没有了其它选择,失去了回旋余地,这条路何等狭窄!而且由于背盟,必致氏康反目。氏康作为岳丈,自不会袖手坐视他女儿一家被我们赶出家门。届时我们四面皆敌,左支右绌,其实得不偿失。”

  然而信玄看来已无路可走,据说他听了劝谏,摇头叹息:“我们甲州穷困、财源有限而且眼看快要枯竭,我们这里守成是守不住的,也没多少东西可用来守,唯有进攻进攻再进攻。不上洛取得天下,迟早要灭亡。没有别的话说,与其坐等灭亡,我决意铤而走险,兵行险着,先取骏河,平定东海之后,攻击远江与三河之凶徒,集中全力打一两场大仗,然后上洛,会合显如、义景与久秀等各路盟友,直入京畿,拜取皇旨,在有生之年荡平天下。信长之流,不是我对手。”

  虎昌叩首苦谏:“可要倘若做不到,万一不成事,这个家直接就灭亡!到那时,对我们子孙后代来说,恐怕是要难逃灭顶之灾呀!我一门世代辅佐这个家族,不求家业大旺、而致福泽天下,但求保得香火不灭、家业长续。赌国运、搏家运这种事情悬得很,有时也要看天意。与其鱼死网破,宁要细水长流,决不能一把定输赢、拼成生死局……”

  与此同时,在川中岛合战中因为延误战机几乎导致信玄战死而失宠的义信也来找到虎昌,为了得到家督的位置,希望虎昌像当年帮助父亲一样帮助自己。但是他们之间的谈话给虎昌的弟弟山县昌景听到。在忠与孝中选择了忠的昌景把这件事情报告了信玄。结果义信被软禁起来,更加失去了信玄的信任,没过两年就死了。担起全部罪责的虎昌在当年八月自戮谢罪,据说为他介错的就是出卖了他的弟弟山县昌景。

  信长曾评价说:“信玄家的旗帜动起来的话,千山万峦也会跟着动摇;信玄家的军队动起来的话,整个天下都会为之震动。”

  虎昌作为甲州赤备骑兵的首领、兵部少辅,这位刚勇老练而横莽的武将,在战场上犹如猛虎一样令人恐惧。

  说到赤备,他可以说是先祖了。他带领麾下骑兵作战的时候,全部身着红色甲胄,就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